欢迎来到民颖(厦门)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公司动态
公司动态
专利法
发布时间:2024-03-21 15:39:36
  |  
阅读量:198
字号:
A+ A- A


专利

“专利”定概念本身包括着相反相成的矛盾又统一的现象,它来源于拉丁文Patere,原意为摆出来的衣服挂钩,即公开接受审查的意思;同时,又有独占的含义。“公开”与“独占”看似矛盾,其实,公开指的是发明创造的专利项目,例如,颁发专利证书,就是把专利项目――记载着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创造的说明书及其摘要、权利要求书,以及外观设计的图形或照片等文献公之于众,因而具有公开性。同时,专利又作为一种无形财产权,只能由专利权人独有公开性。同时,专利又作为一种无形财产权,只能由专利权人独享,这种专有权具有排他性。独占性。由此可见,“公开”、“独占”融于“专利”一体之中,专利乃具有独占权的公开技术。

专利法

可见,《专利法》所要调整和解决的问题:一是有关发明创造专利权的归属问题。《专利法》的实质在于用法律形式确认发明创造成果是一种形财产,并加以保护。《专利法》第22条规定,依法定条件授予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以专利权。第11条规定,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权被授予后,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不得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使用、销售其专利产品,使用其专利方法使用、销售依照该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外观设计专利权被授予后,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不得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销售其外观设计专利产品。此外还规定,专利权被授予后,除法律另有规定的以外,专利权人权阻止他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为生产经营目的进口其专利产品或者进口依照其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二是发明创造的利用问题,即调整因发明例行成果的流转而产生的财产关系。我国《专利法》第11条规定,任何单位或个人实施他人专利的,除本法第14条有关“强制许可”规定的以外,都必须与专利权人订立书面实施许可合同,向专利权人支付专利费。被许可人无权允许合同规定以外的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实施该专利。三是对发明创造的保护问题,即通过法律发明创造的专利权。所谓法律保护,是国家权力机关为了防止各种侵犯专利权的行为而运用法律保护,是国家权力机关为了防止各种侵犯专利权的行为而运用法律手段对其进行保护所确立的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的一种法律,它是《专利法》的重要内容之一。依照我国《专利法》的规定,根据专利侵权行为的性质和引起的后果,分别追究侵权行为人的行政责任、民事责任乃至刑事责任,以矫正侵权行为所引起的偏离法律模式(法律关系)的现象,并恢复专利权人被破坏了的权利。

由此可见,《专利法》所调整的对象主要是因发明创造这种特定的知识成果引起的社会关系。这些社会关系,应依照一系列的法律程序予以确认和保护。因此《专利法》就是确认和保护发明创造所有人或其继承人对其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享有独占权的法律。

文章来源百度百科节选